鰻魚鰻線的分辨方法

水試所電子報第85

資料來源:http://www.tfrin.gov.tw/friweb/frienews/enews0085/s1.html(原文附詳細尾部比較圖)

目前鰻魚養殖,是以洄游至河口地區被捕撈的天然鰻線作為種苗。但是,鰻線的漁獲量持續的減少,特別是最近連續3年捕獲量降至極低點。由人工繁殖所獲得的卵,孵化培養到種鰻的完全養殖,於2010年已達成,但是人工大量生產鰻線的目標,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達成。在人工大量生產實現前,以天然捕撈的鰻線作為養殖用種苗的現況仍會持續。因此鰻魚的生產量和價格,會受到每年鰻線捕獲量多寡的影響。 

  最近,由於受到東亞各國鰻線減產的影響,從東亞以外國家輸入的成鰻和種苗用的鰻線數量大增。在這種情況下,非日本鰻線的其他品種鰻線就被冒充成日本鰻進口。因此本文是就鰻線資源的現狀簡單說明後,再介紹成鰻與鰻線種類的鑑別方法。

 鰻線資源的現狀

  在日本,鰻線的捕獲量,從1970年左右的160噸高峰開始持續減少,2000年已降到高峰期的1成左右。特別是從2010年至2012年,已連續3年只捕獲少量鰻線,經由報紙及電視新聞報導後,社會的關心也提高了。 

  鰻線的交易價格,2009年每公斤只有40萬日圓,而2012年有一部份已上漲到250萬日圓,緊接著2012年成鰻的價格也上漲到2009年的2~3倍。 

  關於鰻線捕獲量減少的主要原因,被認為有3種可能。第一是鰻線和成鰻受到濫捕;第二是由於河川整治和環境汙染造成鰻魚棲息環境的惡化;第三是非人為的因素,而是和鰻線海流運送有密切關係的海洋環境變動。 

  日本鰻產卵區,已確立是在西馬里亞納海山,幼苗依靠北赤道海流往西運送,至台灣南方後,再經黑潮沿東亞沿岸洄游。洄游的期間將近半年,因日本鰻是依靠海流被動的漂流,海洋環境的變動對鰻線靠岸的數量會產生影響。

 洄游至日本靠岸的鰻魚種類

  全世界存在的鰻魚有19種(包括亞種),但是這其中會在日本靠岸的只有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鱸鰻(A. marmorata)、雙色鰻(A. bicolor pacifica;太平洋雙色鰻、短鰭鰻、菲律賓鰻)共3種。靠岸的主要是日本鰻(圖1),而鱸鰻(圖2)和雙色鰻(圖3)僅出現在日本的南部地區。從1991年至2003年的12個季節裡,經分析在種子島捕獲的3531尾鰻線中,發現日本鰻佔95.4%3367尾)為多數,鱸鰻佔4.5%158尾)、雙色鰻佔0.2%6尾),兩種都是少數。

 鰻魚的分辨方法

  由於各品種鰻魚型態差異很少,從外觀是很難進行品種辨別。以黃鰻(Yellow eel;在河川的成長期)外觀作為識別特徵只有以下3項。 

身體有無斑紋。

上額的骨頭粗或細(身體有斑紋的時候)。

背鰭的起端大約在肛門上方為短鰭型(圖6),起端在更前方的為長鰭型(圖45)。

  若是只就出現在日本的3個品種進行判別時,使用上述13的外觀能判斷的,呈現以下的順序。 

身體有斑紋的為鱸鰻。

身體無斑紋的為日本鰻或雙色鰻。

背鰭起端大約在肛門上方的為雙色鰻。

背鰭起端明顯在肛門上部更前方的為日本鰻。

  但是從世界其他地方輸入鰻魚時,無法只以外觀的特徵來進行種的辨別。與日本鰻外觀特徵相同的品種共有 5種。包括從歐洲到地中海沿岸的非洲所棲息的歐洲鰻(A. Anguilla);分佈於中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美洲鰻(A. rostrata);分佈於馬達加斯家島和東南非洲的莫三鼻克鰻(A. mossambica);分佈於紐西蘭的紐西蘭鰻(A. diffenbachii);只分佈於波羅洲的波羅洲鰻(A. borneensis)。這5種和日本鰻之外觀特徵為體表都無斑紋,背鰭都從肛門上部更前方開始,限於無法以外觀來辨識,只能利用遺傳因子才能正確進行品種鑑定。

 鰻線的分辨方法

  當換成鰻線時更難以外觀來分辨,對於鰻線,一方面無法以肉眼確認身體斑紋的有無,上顎也很小,判別上有困難。因而為了作為鰻線分辨的特徵,和黃鰻共通的使用方式,只有依背鰭開始的位置來分辨。不過在鰻線,尾部色素則可作為種分辨的基準。

   照片是顯示至日本靠岸的3種鰻線尾部特徵。在此為了更能看出尾部的色素,是經酒精固定使體色變白後再拍照。 

日本鰻淡淡零星的色素,分佈在身體靠近尾鰭的部分和尾鰭大部分範圍(圖7)。

鱸鰻身體接近尾鰭的部分有很深的色素(圖8)。

雙色鰻在尾鰭中心處有深的色素,直到尾鰭接近身體的地方(圖9)。

  觀察游動的鰻線,要分辨尾部色素的不同並不容易。第1次從事分辨時,是撈出少量鰻線,進行麻醉使其停止游動後,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而很多具經驗者,篩選鰻線是習慣靠眼睛,即使游動的鰻線也可依尾部色素來進行判別。

   尾部色素差異沒有那麼明確時,鰻線的全長(圖10),以及肛門至背鰭前端基部距離和全長的比率之不同,也有助於種的辨別。上述有關在種子島的調查結果,日本鰻的平均全長為58.5mm,相對的鱸鰻、雙色鰻各分別為51.3mm52.7mm,全長比日本鰻短10%左右。這三種鰻的體重大略相同,鱸鰻和雙色鰻比日本鰻短且胖,形成短胖的體型。這樣的不同,適合人們用肉眼來分辨。在日本鰻線中混雜少量的鱸鰻時,可在細長的日本鰻中看出短胖的鱸鰻。

   但是為了依據尾部色素和比率的不同作為種的分辨,自靠岸被捕撈後,不能有太長時間沒進行處理,接近幼鰻的階段,身體的色素開始發展,就無法以尾部的色素進行比較。另外,鰻線肛門至背鰭前端基部距離和全長的比率,也會因成長而改變,比較不同成長階段的鰻線,無法分辨不同種反映的差異。像這樣的場合,只有依靠遺傳因子進行種的鑑定,別無他法。

 外國產鰻線的特徵

  就可能從國外進口的鰻線,作簡單的介紹。在台灣靠岸的鰻線,主要為日本鰻、鱸鰻、雙色鰻3種,與日本沒有差異。除此之外,其他品種數量很少,而2009年的報告,認定靠岸的新品種有呂宋鰻(A. luzonensis)和西里伯斯鰻(A. celebesensis)。

   呂宋鰻和日本鰻同屬於背鰭從較前方開始的長鰭型鰻魚,由於沒有作更進一步的探討,並無明確的資訊,而推測呂宋鰻和鱸鰻一樣尾部具有色素。 

  在菲律賓有上述的5種(日本鰻、鱸鰻、雙色鰻、呂宋鰻、西里伯斯鰻)鰻魚靠岸,但是在菲律賓靠岸的日本鰻很少,只有呂宋島的北部被確認過。 

  在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島和其周邊島嶼,靠岸的品種有鱸鰻、雙色鰻(A.bicolor bicolor;印度洋雙色鰻)和莫三鼻克鰻。莫三鼻克鰻屬長鰭型,尾部色素擬似雙色鰻,但是一點一點的色素比雙色鰻小,更集中於尾鰭的中心部位可區別。

 結論

  本文的介紹,有助於在養殖現場,利用外觀作為日本鰻線的分辨方法。背鰭的起點位置、尾部的色素、比率等特徵,顯然對篩選非日本鰻線有所幫助。但是鰻魚在同種之間,個體也有很大差異,事實上只從外觀並無法百分之百正確辨識,以目前現況,正確辨識鰻魚品種,以遺傳因子進行是最確實的方法。 

譯自:篠田章 (2012)ウナギ、シラスウナギの見分け方.養殖, 49(11): 21-23.

文章標籤

鰻苗達人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室內養殖風險小產出大 

資料來源:http://www.fjjxhm.com/a/keyantixi/keyanchengguo/20130606/71.html 

今年1月下旬,廣東氣溫急劇下降,水產養殖遭遇滅頂之災。“寒潮冰雪是天災,但是魚類並非無法避禍。”梁仲甫說,“花鰻在水體溫度低於10攝氏度並持續時間超過三天時就會死亡。前段時間,這裡連續十多天室外氣溫低至零下2攝氏度,可是我養的花鰻卻從120日投產時的15克一條長到了現在的25克一條,35天時間體重增加了76%,而且無一死亡。”

打開厚厚的鐵門,走進力冉公司的室內養殖基地,只覺一股暖風迎面襲來,一字排開的大池內,幾萬尾花鰻正在來回遊動,包括PH值、溫度、氧氣值、振波在內的各種資料,通過大池旁的顯示器即時顯示。

梁仲甫告訴記者,這項來自美國北卡大學的先進技術,使得和水產養殖相關的所有因素變得可控,徹底改變了傳統養殖業靠天吃飯、抵禦風險差的問題。廠房都經過獨特設計,室內溫度被控制在最適合花鰻生長的28.3攝氏度。水池中水的流速和振動頻率也是事先設定好的,確保池內的花鰻能通過科學的運動快速生長。

據悉,這種室內養殖技術不僅可以讓水產養殖完全不受外界自然條件的影響,而且漁場的每立方米產魚量平均高達150公斤,是傳統漁場出產率的250倍。除了高附加值的鰻魚,傳統的四大家魚用這種技術養殖,100天就可出產。

文章標籤

鰻苗達人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陸花鰻生態養殖技術突破 

原文:迴圈溝耦合花鰻魚塘--花鰻魚生態養殖取得突破

資料來源:http://www.fjjxhm.com/a/keyantixi/keyanchengguo/20130530/63.html 

迴圈溝耦合花鰻魚由魚池,迴圈溝與集汙井三部分組成

1.迴圈溝位於魚池周邊,溝深約50公分,迴圈溝占魚池總面積得百分之二十左右,迴圈溝水面種植水栽蔬菜,水體接種益生菌,水底放養螺貝等底棲息動物。

2.集汙井還兼做花鰻魚等魚類得放水自動捕撈收集池。

3.魚池配套微孔增氧設施,可實現增氧節能三分之一以上。

4.蓄水池:主要用於對水源水進行去雜,沉澱和曝氣調水處理。水源水經3-5天的三級處理,可有效降低外源病害生物特別是寄生蟲的侵入。

 

文章標籤

鰻苗達人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鰻養殖關鍵在於苗期 

資料來源:http://www.fjjxhm.com/a/keyantixi/keyanchengguo/20130606/70.html

花鰻銷售價格無需擔憂,但養殖效果怎麼樣?1215日,記者來到海南省海口市東山鎮的一個花鰻養殖場,這裡的技術人員陳先生說,養花鰻,最關鍵是種苗期。

“養花鰻,成本的三分之二都花在幼苗期間,這一環節決定了養殖的成敗。”陳先生介紹,花鰻在幼苗期間很容易染病,一發病很快就死掉。陳先生還介紹,曾經在福建還見過,投苗後成活率只有20%,虧得很慘。

陳先生的養殖場裡建造了專門標苗的設備,採用“水泥池+溫棚”的方式,購買的是6000P規格的白仔,每口池144㎡。記者在大棚裡看到,由於鰻苗密度較高,為了保證溶氧量,每一口池子裡都有一台蝦塘常見的水車式增氧機,全天連續開動。

曾經多年從事過日本鰻、歐鰻的養殖工作,經驗豐富的陳先生告訴記者,種苗養殖這一塊是花鰻養殖中技術要求最高的,很多人的成活率只有50%、甚至更低,註定是要虧本,但他這裡的種苗成活率能達到80%以上。

要做好防病,消毒是關鍵,這裡的工人說,他們平時很注重消毒工作,在幼苗早期開口時使用的紅蟲,就是按照日本鰻的養殖一樣,經過蟲體消毒等工序,而且一旦發現有幼苗異常,立即使用高錳酸鉀等藥物消毒,同時鏡檢確定病因。另外,換水也是重要的環節,這個養殖場定址的時候,就包括了地下水源,現在育苗棚裡每天都要換掉100多噸水。至於更多的細節,陳先生則拒絕透露了。

老鐘告訴記者,現在海南很多養花鰻的還是以土塘養殖為主,這個養殖場一般在幼苗長到50p規格後開始放塘,開始的密度頗高,可以達到接近5000/畝,隨著魚苗長大,逐步分塘,最後達到1500-2000/畝的規格。

花鰻在放塘以後,養殖方式幾乎完全和日本鰻一樣,最重要的階段是苗期,除了上述種種病害防治的因素外,以大多數購買種苗、只做成魚養殖的養殖戶來說,苗的品質也很關鍵。老鐘透露,種苗銷售商大批買回白仔集中養殖一段時間後,分時間段逐批、把長到1兩左右規格的苗篩出來賣給養殖戶。按照這樣的操作方式,頭1-2批篩出來,就是長速最快的苗。養殖戶如果人情關係搞得好,就能買到好的苗,如果沒有門路,買到後幾批苗,很可能就養成了“老頭鰻”。 

 

文章標籤

鰻苗達人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鰻人工培育

資料來源http://www.fjjxhm.com/a/keyantixi/keyanchengguo/20130530/67.html

花鰻學名花鰻鱺,又叫鱸鰻,是鰻魚中大型的經濟魚類,在養殖中最大的個體達10多千 克,一般個體都能達到35千克。花鰻苗國內分佈在南海海域,白苗溯河入淡水生長育肥, 花鰻苗經人工培育養成大規格苗種,再放入池塘養成商品鰻,筆者經過多年的養殖,總結技 術介紹如下:

一、池塘的準備

養殖花鰻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池底平整,池面寬闊,池深要求2米以上,注水1.5米以 上,獨立的排水系統,池塘四周離池邊50釐米用網片圍住防逃,面積可大可小(一般210) ,備水車增氧機12台,飼料台離池邊4米左右,料台的位置因池而定。

二、花鰻池的消毒與培水

1.花鰻池的消毒

可用生石灰75100千克/畝全池化水潑灑或用漂白粉消毒,一周後加水,如用的是河水 或庫水則在水加到位後用強氯精500/?米,進行一次帶水消毒備用。

2.培水

鰻池加水消毒後5天,選擇晴天用生物有機肥配速效肥水王全池潑灑,具體的用量根據水的肥瘦而定,一般施肥後23天水即可達到綠而爽,當透明度達40釐米即可放苗。

三、花鰻種的放養

花鰻苗種放養的時候要試水,確保安全後方可放苗。花鰻苗種的選擇要求: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格整齊。花鰻的放養密度可根據自身養殖條件確定,一般40/千克的放養 3000/畝,20/千克的放養2500/畝,210/千克的放養6001000尾畝,鰻種下塘後 要及時消毒,以防機械損傷而引起的細菌感染,可選用菌毒淨、菌藻清、戊二醛、苯紮溴銨 溶液等進行消毒。

四、花鰻的飼養管理

1.飼料

目前花鰻養殖還沒有專用飼料,現在用的是日本鰻配合飼料,也有的養殖戶在飼料中配 20%小魚,以增加飼料的適口性。配合飼料分黑仔料、幼鰻料、成鰻料,一般1020/千克投喂黑仔料,投飼率為2% 110/千克投喂幼鰻料,投飼率為1.5%2%1/千克以上投喂成鰻料,投飼率為 0.8%1.2%。根據花鰻吃料情況靈活控制投飼量。飼料中可定期添加氟爾康、克菌威、魚蟲清預防疾 病的發生,由於花鰻所投的是高蛋白飼料,可在飼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魚油,以提高飼料的 利用率,魚油的比例可根據水溫的高低添加,一般的添加量為3%6%,飼料與水比例根據鰻 種的大小有所不同,一般料水的比例為1(11.4)

2.飼料的投喂

花鰻投飼要堅持四定原則:

①定時,根據花鰻怕強光的特性,每天早上4-5時、晚上6-7時投喂;

②定位,固定投飼台,馴化花鰻集中攝食;

③定質,鰻魚飼料的品質,直接影響到花鰻養殖的成敗,所以一定要把好飼料品質關,黑仔料蛋白含量應達48%,幼鰻料蛋白含量應達46%,成鰻料蛋白含量應達44%;

④定量,根據花鰻種的規格、水溫、水質環境確定投喂量,注意觀察鰻魚吃食的速度,進行調整,切記不可暴食。

五、水質管理

養魚先養水,花鰻屬底層魚,對水質要求較高,一般pH值為6.58.5,溶氧為5毫克/以下,氨氮為0.2毫克/升以下,亞硝酸鹽為0.05毫克/升以下。在花鰻養殖過程中,水質直接影響花鰻攝食和生長,在養殖前期土池中的水質一般比較 容易控制,隨著投餌的增多,鰻魚排泄物的積累,加上藻類過度繁殖,水體富營養化,水體 中會產生氨氮和亞硝酸鹽,如不及時採取措施,會引起花鰻的生理功能紊亂而慢性中毒,因 此在整個養殖過程中應調控水質,具體做法是定期向水中潑灑複合芽孢桿菌和水博士,通過 微生物來淨化水質。在高溫季節要適當換水,另外在池塘中適當混養花白鰱510/畝,既可增產又能控制 水質。此外,還可以在池塘中間種少量水浮蓮,不但可以吸收水中的氨氮、亞硝酸鹽,還可 以調節水質、水溫,被稱為水中空調。水中藍藻的處理:夏天溫度較高,加之高蛋白飼料容 易引起藍藻大暴發,可採用藻類平衡素或CuSO4殺滅,殺滅後及時換水,也可用底必淨解毒。

六、花鰻的分養與上市銷售

花鰻在池塘中經過56個月的養殖,大小分化明顯,嚴重影響小規格鰻魚的生長,因此 要及時進行分養,花鰻分養前要停食12天,要準備好塘口、網箱、捕撈工具等,分養前按 不同的規格放入不同的池塘,動作要求輕快,以免花鰻損傷,分養後及時用菌毒淨、菌藻清 消毒2次。當花鰻飼養個體達到1.5千克即可上市銷售,如想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可以飼養成 35千克商品鰻銷售。

七、花鰻的主要疾病

花鰻的疾病主要有寄生蟲性、細菌性和真菌性疾病。

1.寄生蟲性疾病有車輪蟲病、鰻擬指環蟲病、孢子蟲病等。

2.細菌性疾病有爛鰓病、赤鰭病等。

3.真菌性疾病為水黴病。

總之,花鰻養殖過程中的病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原則,日常管理中應加強 巡查觀察,發現疾病發生時應對症用藥治療,以減少病害造成的損失。每月定期殺蟲、消毒 12次,病害流行季節在投喂飼料中添加藥物來預防疾病,可取得較好的防病效果。

 

文章標籤

鰻苗達人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30年全球食用魚近三分之二將由養殖場提供

資料來源http://www.twefish.com.tw/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3991 

漁業展望報告:到2030年全球食用魚近三分之二將由養殖場提供 

世界銀行、糧農組織和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25日發表的《2030年漁業展望:漁業及水產養殖業前景》顯示,鑑於野生魚類捕撈產量趨於穩定,而且全球、尤其是在中國,來自新興中產階級的需求大幅增加,到2030年,全球食用魚消費量的近三分之二將由水產養殖提供。

報告顯示,目前全世界魚品總產量的38%用於出口,發展中國家魚品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以發達國家為目的地。

報告預計,亞洲- 包括南亞、東南亞、中國和日本- 將佔2030年全球魚品消費量的70%。中國作為一個主要和不斷增長的魚品市場,預計到2030年將佔全球食用魚消費量的38%。中國和許多其他國家都在增加對水產養殖的投資,以幫助滿足這種日益增長的需求。

報告預測,到2030年食用魚的62%將來自水產養殖,其中供應量增長最快的將是羅非魚、鯉魚和鯰魚。在2010年到2030年期間,全球羅非魚產量預計將接近翻番,從430萬噸增加到730萬噸。

報告指出,漁業和水產養殖是提供就業、營養豐富的食物和經濟機遇的重要部門,尤其是對小規模漁業社區而言。然而,水產養殖中大規模疾病爆發的威脅和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影響可能會大大地改變這一點。鑑於世界人口在2050年預計將增至90億,以負責任的方式發展和經營水產養殖業將至關重要。

 

文章標籤

鰻苗達人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大曾萬年建議臺灣鰻魚養殖業者南向擴張版圖 

資料來源:http://blog.ntou.edu.tw/oceannews/2013/11/post_581.html

 近年來鰻苗產量銳減,嚴重衝擊臺灣日本鰻養殖產業的發展。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講座教授曾萬年建議臺灣的鰻魚養殖業者宜及早南進印尼等熱帶國家,投入熱帶鰻養殖,擴張鰻魚養殖產業的版圖。

 曾萬年講座教授11月11-16日受邀前往印尼雅加達,代表臺灣參加由印尼科學院(LIPI, Indonesian Institute of Sciences)和韓國海洋科技學院(Kiost, Korean Institute of Ocean Sciences Technology)聯合主辦的熱帶鰻國際研討會,發表鰻魚研究成果。該研討會從鰻魚的生物多樣性、生物生態、乃至生物科技來瞭解當前熱帶鰻的產卵生態、族群生物學、生殖生理、和養殖科技的研究進展,進而建立研究機構、大學、政府、和養殖業者之間的聯絡網路,以便支援和促成熱帶鰻國際研究合作計畫。

 曾萬年教授表示,臺灣、日本、韓國、和中國大陸,日本鰻的鰻苗生產量近六年急遽下降,四個國家的日本鰻的鰻苗總生產量從2006年的160噸降低到2012年的20-25噸。臺灣2012年日本鰻的鰻苗補獲量也不到過去的一成,只有0.8噸,與臺灣每年平均需要20噸的鰻苗放養量相去甚遠,日本鰻鰻苗一尾曾經飆到175元的天價,由於鰻苗匱乏,臺灣近幾年來的日本鰻養殖業幾乎崩盤。

 因為日本鰻鰻苗的減產,各國紛紛尋求異種鰻來取代日本鰻的養殖。曾教授特別以韓國為例,為了解決日本鰻鰻苗不足的問題,韓國開始大量進口異種鰻(日本鰻以外的種類)。韓國早期是從歐洲進口歐洲鰻鰻苗,可是自從2009年歐洲鰻列入華盛頓公約的瀕臨危險物種的附錄二之後,歐洲鰻的鰻苗貿易受到管制而無法進口,於是韓國開始思考其他異種鰻,2012年進口的異種鰻鰻苗:包括太平洋雙色鰻、美洲鰻、鱸鰻和莫三鼻克鰻,高達14.33噸,數量非常可觀。

 曾教授指出,雖然這些熱帶鰻鰻苗的價格便宜,但是由於熱帶鰻水溫13oC以下就不進食,天氣變化時也容易染病,是否適合易地養殖,尚待觀察。同時熱帶鰻國家,開始訂定限定鰻苗出口的管制措施,菲律賓規定體長15公分以下、印尼規定體重300公克以下的鰻魚不得出口。因此,要合法取得鰻苗也不是那麼容易,建議還是就地養殖比較妥當。

 曾教授說,印尼位於印度踏太平洋、領土橫跨南北半球海域,是鰻魚祖先種的發源地。全世界19種鰻魚中,有9種分別出現在印尼不同的水域,種類多樣性高、互補性大,不太容易有鰻苗匱乏的問題,非常適合發展熱帶鰻的養殖產業。目前除了當地鰻魚養殖業者之外,日本、韓國及由中國大陸轉進的臺商也開始在當地發展,以目前印尼熱帶鰻的養殖熱潮來看,鰻魚養殖產業的版圖將會有重大的變革。國內產、官、學界應積極思考因應對策,以利臺灣鰻魚養殖產業的未來發展。

David備註:鰻苗培育技術,資金募集方式,行業習慣,產業整合,台苗台養等,都是台灣鰻魚養殖產業可以考量改進的地方,南向方展是一個企業獲利的選項,只是對台灣大多數小型的鰻魚養殖業者而言,意味著退出這個產業,如何讓這些養殖戶有苗可以養,就是David努力的方向.

文章標籤

鰻苗達人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年12月份臺灣對日活鰻出口不到2012年同期的九成 

2014年1月18日 來源: 中國鰻魚網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eel.cn/ShowInfo.aspx?Id=12899

《中國鰻魚網》據《日本養殖新聞》訊 2013年12月份,臺灣鰻蝦出口同業公會統計並公佈了各公司對日活鰻出口資料。據悉,6家公司的出口量合計41噸,是去年同月的89.1%。從多到少依次是: 

1、旺生——12噸;

2、王記——9.0噸;

3、永顧——7.4噸;

4、旭日升——6.3噸;

5、三文——3.8噸;

6、榮旭——2.2噸。

文章標籤

鰻苗達人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11-04  來源:中國鰻魚網  編輯:李放 

請參閱:http://www.oeofo.com/news/201311/04/list29509.html

文章標籤

鰻苗達人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一開始接觸到台灣鱸鰻苗的養殖高手,可以培育到七成以上,後來才知道台灣鱸鰻苗不好養,因為有許多因素干擾,造成養殖的人少了,危機就是轉機,反而開創出台灣鱸鰻苗的商機.

後來另一位朋友馴養菲律賓苗,花鰻比率高,吃紅蟲造成多種病菌及寄生蟲感染,請上述朋友出手相救,在不用藥的原則下,淘汰染病的個體,目前狀況已穩定.

無用藥的中苗,是朋友長期努力的目標,目前技術方面有小成,仍需繼續努力鑽研.

日前幾位朋友決定要培育數萬尾台灣鱸鰻苗,我也參與其中,希望提高台灣鱸鰻苗的存活率. 

 

 

文章標籤

鰻苗達人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